节气里的大美西安•立秋|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4-08-07 09:00:03
央视网 | 2024-08-07 09:00:03
原标题:
正在加载

  编者按: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古代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这一博大精深的科学、文化体系,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代表之一。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广大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由中共西安市委网信办主办、央视网陕西频道承办的2024年西安市“网络中国节”“节气里的大美西安”系列主题活动分别推出系列文化类科普文章,一起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传承时代文明新风。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8月7日,农历七月初四,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

  “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此时,天地之间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减少或下降,正如《管子》所说:“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但实际上,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在节气排列顺序上,处暑还在立秋之后,这时天气还是很热,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中医将立秋至秋分前这时段称之为“长夏”,民间也管这段热天称为“秋老虎”。

  在民间关于立秋有很多有趣的说法,比如早秋和晚秋。

  老话说,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死牛。农历六月立秋是早立秋,农历七月立秋则是晚立秋。同时立秋还分公母,古人总结立秋当天的农历日为单数就是公立秋,农历日为双数的则是母立秋。公秋爽、母秋凶,即公立秋较凉爽,母立秋则相对炎热。

  此外,立秋还分睁眼和闭眼:睁眼秋就是白天立秋,闭眼秋就是晚上立秋。民谚讲睁眼秋丢又丢,闭眼秋收又收。意思是睁眼秋的年成可能不足,而闭眼秋却预示着粮食丰收。

  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尔雅》讲“秋为收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则提到“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说文解字》对“秋”的解释则为:“秋,禾谷熟也。”

  此时,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农谚讲:“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所以就还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因此,从农业生产上来看,立秋是非常重要的节气。正因为重要,所以要祭祀,感谢上苍把果实赐给人们。在周代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京城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仪式。汉代仍承祭祀秋神之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

  官方的重视也把这种习惯推导到了民间,因此衍生出很多对于立秋节气前后的民间习俗。在关中农村,立秋过会现象最为盛行。传统的过会,主要活动包括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过会也与关中古老习俗有关。过去关中有个婚俗叫“姑娘不对外”,姑娘都很少远嫁、都居住在附近,因此过会就显得更加热闹、方便。过会时还会根据当地文化传统举办特色活动。比如以非遗“西安鼓乐”闻名的西安周至县集贤镇东村、西村会举办鼓乐表演等。

  在西安著名的鼓楼上,有二十四节气鼓。其中北侧西端第一面鼓上,就用小篆书写着“立秋”两个古朴苍劲的大字。秋高气爽之日,登鼓楼而上,远眺古城,耳边仿佛就能回响起昔日咚咚咚的鼓点声,声闻于天,长久流传,这就是我国悠久的节气习俗文化。

  饮食方面,以前关中地区立秋有要喝凉水的说法,立秋当日民间还有全家一起吃西瓜、香瓜、四季豆等习俗,被称为“啃秋”或者“咬秋”。“啃秋”也是人们迎接秋季到来的重要形式之一。

  古时人们在秋天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进行对比,如果体重减轻就提醒自己补回来,这便是“贴秋膘”的由来。时至今日,这成了西安人在立秋之后大快朵颐的理由。苦夏一过,胃口大开。秋天因此成为长膘的季节,从街头吃到巷尾,才是对秋天的最高敬意,而最佳的美食选择当然是入味深、汤味醇、馍筋肉烂、香气诱人、不膻不腻的牛羊肉泡馍了。

  但天气毕竟开始慢慢转凉了,除了继续注意防暑降温,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宜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原则,同时还应注意夜间保暖、避免着凉。

  无论如何,夏天即将过去,秋天的步伐已不容延迟地赶了上来,秋风起,一年已过半。因此古人也曾借立秋三候教导我们:“凉风至”让我们更应明白光阴易逝,要做惜时之人;“白露降”启示我们应品质高洁,做廉明之人;“寒蝉鸣”则是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应忌心浮气躁,做个踏实之人。

  朱熹在《劝学诗》里所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但刘禹锡也有诗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立秋之际,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些优秀传统节气文化里有所得有所悟,感受秋日美好,拥有诗人般的达观豪情,看“晴空一鹤排云上”,愿“布帆无恙挂秋风”。

编辑:李祎男 责任编辑:罗川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阅读:节气里的大美西安•立秋|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