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 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由中央网信办指导,沈阳、鞍山、铁岭市委网信办承办的2024年“稻花香里说丰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在辽宁省鞍山市落下帷幕。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此次活动首站采访团走进了辽宁省铁岭市蔡牛镇张庄玉米合作社。
张庄玉米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9月,累计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3.8万亩。合作社董事长赵玉国介绍,为保护黑土地,使土壤健康可持续化发展,张庄合作社开展条带种植模式,全面实行机械化,不断加强智慧农业建设。
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铁岭县玉米种植基地。一望无边的种植区内,到处呈现科技元素。通过北斗卫星系统进行的无人驾驶耕种,效率比常规耕种翻了数倍。玉米地里种大豆的复合种植方式,更有利于光照,产量大幅提升。如今,套种的大豆和玉米都成熟了,一季双收。
张庄玉米
合作社不断加强与科学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基地内各种监测设施通过涵盖农情信息采集、虫情监测等多项应用功能的“互联网云平台”,为黑土地土壤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持。2022年张庄玉米合作社成功入选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这种“张庄模式”还入选“中国 2023 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采访团第二站来到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的“稻梦空间”。
沈阳稻梦空间位于沈北新区兴隆台锡伯族镇,占地面积1550亩,是农村闲置资源变有效资产、文化存量变经济增量的典范。近年来,沈阳文旅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锡伯文化、稻作文化(包括民俗文化与生态文化)融入产业发展项目,充分挖掘其内涵和价值,利用地域资源(锡伯文化、优质米产区),提升品质和水平,让农民不仅在经济上,也在思想上富起来。
乡村绘新景 沃野尽飘香,鞍山市台安县水土丰饶,是众所周知的产粮大县,粮食年产量达10亿斤以上,为当地养殖业提供了强力支撑,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参访团第三站走进了位于台安县的辽河张荒古渡风景区。
为挖掘辽河台安文化旅游区的历史底蕴,推进辽河“三带”建设,台安县在古渡遗址位置修建了青石广场、木牌坊、码头等,同时辽河张荒古渡风景区的稻田画也换了颜色,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
张荒古渡目前已初步完成风景区的规划,力争三年投资1亿元打造辽河流域第一水利风景区,以稻田画、辽河渡口等自然人文景观为支点,做足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
今年是辽宁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辽宁立足农业资源禀赋和农业农村发展实践,而此次“稻花香里说丰年”活动不仅展示了乡村振兴的大力发展,同时在文旅方向的持续发力也赋予了传统农业全新的内涵。(文/易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