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共高州市委、高州市人民政府主办,高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中共高州市委宣传部、高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高州市农业农村局、央视网广东分公司等承办的“微剧映三农·荔乡庆丰收”系列活动近日在广东高州举办。
高州是广东省农业大市,农业总产值连续多年名列广东各县(市)第一,形成荔枝、龙眼、香蕉、北运菜、油茶、南药、生猪、蛋鸡、罗非鱼、鳄鱼等10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中国荔乡”,高州全市荔枝产量占广东四分之一,全球每十颗荔枝就有一颗来自这里。2025年,高州市荔枝销售产值超36亿元,荔枝全产业链产值超90亿元,实现了“丰产又丰收”。
从传统的单一种植到如今以荔枝为核心的产业链全面开花,高州成功打出了一整套充满“荔”量的乡村振兴“组合拳”。其中,泗水镇滩底村更是以“微短剧+三农”的创新实践、农文旅融合的全新发展路径,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目前,高州市正在申请建设广东省级网络视听产业园,立足“高州模式”和“滩底实践”,全力打造“‘三农’微短剧第一村”。
为夯实“三农+微短剧”融合发展之路,以专业力量助力产业发展,高州市本次活动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微剧映三农·荔乡庆丰收——广东高州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暨“三农”微短剧创作大会、当微短剧遇见丰收——三农微短剧创新发展思享会。
产业聚首,共话未来
在微剧映三农·荔乡庆丰收——广东高州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暨“三农”微短剧创作大会中,高州市展示了当地“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与发展微短剧的成效,并以积极姿态共同助力三农微短剧的未来发展。
高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巧智在致辞时表示,当前,高州正以“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探索数字内容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联合省级媒体挂牌成立“粤港澳(茂名)三农短剧拍摄创作合作区”,组建茂名·滩底微短剧经济服务中心,为剧组提供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已吸引108个剧组来高州取景,推出《荔乡新梦》《古荔新枝》等108部三农题材微短剧,相关内容播放量突破280万人次。微短剧不仅带旺了荔枝、龙眼等特产销售,更促进了文旅融合,滩底村集体收入增长40%,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近万元。未来,高州将以微短剧为媒介,继续讲好三农故事,传播荔乡文化,展示乡村新貌。诚挚邀请更多媒体机构、创作团队走进高州,用镜头记录高州的山水田园,用创意展现高州的农耕文明,共同助力高州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高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巧智
茂名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惠灵发表致辞时表示,将全力推动高州打造成为粤西地区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微短剧之乡”,让微短剧不仅在这里取景拍摄,更要在这里创意孵化、产业集聚、人才培育,形成“创作-拍摄-制作-传播-衍生”的全产业链生态。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平台搭建,让每一个村落都能成为微短剧创作的天然影棚,让每一位村民都能成为乡村振兴故事的讲述者。
茂名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惠灵
央视网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冰松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央视网深耕“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构建“内容+平台+技术”媒体服务生态,深入探索媒体与全场景需求的深度融合,努力开创“媒体+”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局面。央视网与高州的此次合作,是央视网服务党和国家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携手高州以“微短剧+三农”焕发千年荔乡发展活力的创新实践。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副总编辑高光磊认为,滩底村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唯有文化与产业双向奔赴,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才可能两翼齐飞。她对“三农”微短剧创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坚持内容为王,创作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三农”题材作品,真正把镜头对准农村、对准农民,讲好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故事;二是要强化创新驱动,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三是要深化产业融合,推动微短剧创作与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文化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钟庆才在致辞中表示,为推动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实施《推动广东省网络微短剧健康繁荣发展工作举措》,启动“微短剧里看品牌”创作计划,对优秀作品给予创作指导和资金扶持等。他表示,高州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微短剧已成为驱动地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希望大家深挖岭南文化富矿,展现其独特魅力和传承发展;聚焦“百千万工程”中产业升级、城乡融合等核心领域,展现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反映广东人民特别是新时代农民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创造和奋斗精神。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发表致辞。他表示,高州市在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三农”微短剧方面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短短一年时间,从挂牌成立“粤港澳(茂名)三农短剧拍摄创作合作区”,到吸引上百个剧组取景拍摄,充分证明“微短剧+三农”模式的巨大潜力和旺盛生命力,也充分证明了在媒体融合、文旅融合、跨界融合的大背景下,微短剧已成为讲好新时代“三农”故事、增强乡村文化自信的战略性抓手。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
多位微短剧行业代表参与此次活动并发言,包括广电新视点短剧中心总监、中国视协微短剧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短剧新视点”主编赵瑞哲,《大明悬案录》系列总制片人、北京汇雅映画传媒创始人赵雅茹,之江容量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子洋,快手科技高级运营经理赵淦筌,广东乐巴乐卡影视公司董事长黎邓均泽。
赵瑞哲认为,“三农”微短剧应当成为记录时代、温润人心的“新农具”,创新表达、赋能产业的“新窗口”,构建起汇聚人才、可持续繁荣的“新生态”。
赵雅茹提出,“三农”微短剧的创作要重视人才培养,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通过短剧带动农产品品牌增值,让地方特产从“产品”升级为“文化符号”。
朱子洋认为,微短剧的创作立意要新、用新视角讲述三农故事;模式要新,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技术要新,打造智能化创作体系;生态要新,营造融合发展新格局。
赵淦筌提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从技术培训、流量扶持、商业化变现等多个维度,帮助更多创作者投身三农题材创作。
黎邓均泽表示,希望能够通过微短剧深入挖掘高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特色,展现广东特色农业品牌、制造业标杆,不断推动文旅融合项目的创新实践。
(从左起分别为赵瑞哲、赵雅茹、朱子洋、赵淦筌、黎邓均泽)
活动邀请90后摄影师冯彪、参与拍摄微短剧的滩底村村民王友香,分别分享了他们与微短剧的故事。从青春的记录到乡亲们的热情参与,滩底村微短剧创作生态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本次活动还举行滩底村名誉村长聘请仪式。中央电视台原副总编辑、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原主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艺术总监张华山,北京大学电视台原台长、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华夏之光专项基金秘书长史俊英被聘请成为滩底“‘三农’微短剧第一村”名誉村长。
活动现场揭牌成立了高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共建的三农微短剧联合创作工作室、与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共建的三农微短剧创作研究院、与央视国际在线广东频道和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导演委员会共建的三农微短剧国际创作中心。
高州市人民政府还与央视网、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和广东影视综合服务平台在现场签约,共同助力高州三农微短剧在未来以更专业的姿态实现腾飞。
活动最后,正式启动了广东高州“果乡杯”三农微短剧剧本全球征集大赛。本次征集以“游高州、剧说三农、品果乡美食”为主题,时间为2025年9月23日至12月31日,邀请全世界有创意、有梦想、热爱乡村故事的创作者们为高州、为高州“三农”微短剧发展撰写新篇章。
思想激荡,活力无限
在“三农”微短剧创新发展思享会环节,分别就三个与微短剧相关的话题邀请嘉宾互动分享。
对于风口上的微短剧如何成为区域特产品牌传播的工具,中央电视台原副总编辑、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原主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艺术总监张华山,中视协网络视听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广联微短剧委员会副会长徐海燕,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专职副主席、茂名(滩底)微短剧经济服务中心荣誉顾问肖小青,广东影视综合服务平台主任赵梦菲等嘉宾认为,好的微短剧必须具备真情实感、聚焦人民生活等关键元素,要利用微短剧的传播以及与受众的情感链接为用户打造沉浸感,同时结合本地特色制定微短剧的品牌传播计划。
(从左二起分别为张华山、肖小青、赵梦菲、徐海燕)
如何把流量变为“留量”?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导演委员会主任张全欣,西影传媒短剧平台运营负责人孔文静,陕西华商影业副总经理吕东霖,之江容量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制片人边慧宁就微短剧与地区及产业品牌长效建设问题进行探讨。他们认为,要从微短剧的剧情植入、角色设定、场景构建等内容设计出发,引导用户消费行为,并通过微短剧系列化、IP化运营等,实现“剧粉”与品牌的长效链接。
(从左二起分别为张全欣、孔文静、边慧宁、吕东霖)
在第三个话题“从枝头到心头——共创高州荔枝主题微短剧的叙事与创意”的互动分享中,北京大学电视台原台长、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华夏之光专项基金秘书长史俊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委员会理事赵珈琪,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大湾区影视学院院长庚钟银,高州市泗水镇党委书记钟宁,茂名(滩底)微短剧经济服务中心驻村导演吴亚春等嘉宾从题材、内容、风格等角度探讨微短剧在叙事风格上的创新思路,分析了高州微短剧如何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能引发更广泛受众的情感共鸣,并探讨微短剧的创新突破点。
(从左二起分别为史俊英、赵珈琪、庚钟银、钟宁、吴亚春)
微剧映三农·荔乡庆丰收系列活动,既是一份荔枝等农业产业丰收的“答卷”,又是本地“微短剧+三农”发展成效的汇报。同时也是高州以积极姿态融合专业力量共话未来、以小屏幕撬动大发展,共同为农文旅融合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注入新“荔”量的鲜活实践。接下来,高州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动“微短剧+三农”“媒体+”深度融合,赋能“百千万工程”,促进当地农文旅融合与乡村全面振兴。